埝青青青 发表于 2011-12-10 15:09:59

中国拟饵历史.

夷坚志.支丁卷十.蜀猕猴皮.记载南宋年间鄱阳江南天王寺二十六渔人.凑钱十三贯买一四川猕猴皮.问为何?答曰原文如下:以置钩上.用钓白鱼.百无一失.一番入水.则愈紧洁.久而不坏.如吾乡土产者.皮着水即烂.只堪两三次用耳.故不惜高价.唯恐失之..............打字累死了.白鱼即刀也.绝非为吃肉上钩.肯定冲毛去的.诸君鉴定下.尼尔钓还是咱老祖宗早.

死水长流 发表于 2011-12-10 15:17:37

这个可以有

雪中漫步 发表于 2011-12-10 16:14:48

学习了。   

sxa1233 发表于 2011-12-10 18:26:15

{:soso_e100:}

ronggong 发表于 2011-12-12 16:45:07

确实,毛钩在中国早就有了。

我是魅族 发表于 2011-12-14 15:31:31

我们祖先的智慧还是很牛逼的…

风之刃 发表于 2011-12-16 07:30:53

毛钩至少在沈从文的时代常德的地面就很流行哈哈和拟饵钓还是有一定区别的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中国拟饵历史.